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江西赣中新余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类型之一,产于震旦纪火山-沉积浅变质岩系硅铁建造中。铁矿体普遍呈现"红绸带"式形态,前人认为是多期次褶皱叠加的结果。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在整个铁矿区发现,区域透入性的拉伸线理、A型褶曲十分发育,局部地段甚至出现鞘褶皱;系统测量表明,区域拉伸线理、A型褶皱的脊线走向稳定在295°~320°之间,倾角一般小于25°。推测赣中铁矿经历了强烈的塑性流变,"红绸带"式铁矿体是塑性流变,而非多期褶皱叠加变形的结果;整个铁矿区的原始形态应是一个鼻端向南封闭的巨形鞘褶皱,但变形期后不均匀的构造抬升和剥蚀,导致了不同铁矿区现今地表出露了原始形态的不同部位。结合褶皱构造对铁成矿物质的控制作用和矿区的地层出露状态分析,认为大陂-陂头、寨口-太平山-良山一带皆处于鞘褶皱的前缘部位,具有寻找富大厚矿体的找矿前景,松山-杨家桥处于鞘褶皱的西翼,平剖面上都发育小型鞘褶皱和红绸带式重叠矿体,因而也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02.
刘长生 《探矿工程》2014,41(4):79-81,84
运用统计分析中的排列图法(柏拉图法)分析了煤田地质钻探生产中频发的事故类型、常见“三违”行为的影响因素,指出当前煤田地质钻探主要生产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的致因及防范重点。  相似文献   
603.
The routes and timing of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re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Tibetan populations and associated paleoclimatic conditions. Many archeological sites have been found in/around the Tarim Basin,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Unfortunately, most of these sites are surface sites and cannot be directly dated. Their ages can only be estimated based on imprecise artifact comparisons. We recently found and dated an archeological site on a terrace along the Keriya River. Our ages indicate that the site was occupied at ~ 7.0–7.6 ka, making it the earliest well-dated archeological site yet identified in the Tarim Basin. This suggests that early human foragers migrated into this region prior to ~ 7.0–7.6 ka during the early to mid-Holocene climatic optimum, which may have provided the impetus for populating the region.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Keriya River,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rivers originating from the TP, may have served as access routes onto the TP for early human foragers. These rivers may also have served as stepping stones for migration further west into the now hyper-arid regions of the Tarim Basin, leading ultimate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相似文献   
604.
刘家田井田总体构造特征为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分为F2断层下盘基底构造单元和上盘推覆体构造单元。推覆体构造单元断层主要发育在推覆体前缘和西部软弱岩组一带,并伴有褶皱现象。基底单元东部断层较发育,构造相对简单;西部由于受推覆构造运动的影响,断层较发育,与F4断层呈"y"形组合特征,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对煤层赋存产生较大影响。加强刘家田井田构造特征及控煤作用分析,对该井田深部及盘县逆冲断裂带附近找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5.
GPS RTK定位技术以其测量精度高、布网灵活、操作方便的优势,在公路测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道桥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以大连海洋大学道桥专业为例,对测量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GPS RTK技术进行了探索,并介绍了应用Hi-RTK Road软件开展道路施工测量实习教学的具体做法,对于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06.
基于源岩油气理论和“进源找油”思想,创建提出了陆相页岩油“六定”思路(定背景、定源岩、定储层、定区带、定资源、定甜点)勘探流程,剖析其地质特征及与常规勘探流程的显著差异,并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一段为例进行了论述。按“六定”思路地质评价认为,歧口凹陷在古近纪湖盆扩张和咸化环境下,半深湖—深湖、滨浅湖—湖湾相区分布广泛,发育了多个斜坡构造带,页岩油形成和聚集背景有利。沙一下亚段暗色泥岩、油页岩、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厚度大,分布广,主体处于成熟生油阶段,生烃条件好。受内、外物源共同控制,沙一下亚段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多期重力流沉积粉—细砂岩和泥—微晶白云岩储层,平均厚度为12.7~70.0 m,叠置发育,连片分布,整体呈低孔、特低—超低渗。沙一下亚段源储一体,发育4类源储配置,源储叠合区主要分布在凹陷中心、宽缓斜坡的中—低斜坡区和中斜坡区,纵向上浊积席状砂岩油层与白云岩油层叠置分布,并与高斜坡及裂缝带砂岩常规油藏横向连片。两类页岩油地质资源量合计中值为5.86×108 t,剩余资源占比大于60%,埋深适中,勘探潜力较大。沙一下亚段已有多口探井钻获工业油流,页岩油富集受构造、微相、成岩共同控制,发育致密砂岩、白云岩2类甜点体和4个甜点段,歧北低斜坡、歧南斜坡、板桥斜坡、歧北中斜坡是歧口凹陷近期勘探的有利甜点区。基于“进源找油”思想提出:需高度重视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贡献和分布研究;应开拓一些“非常规思维”,探源岩(区)挖潜力、究储层找甜点、常规非常规结合立体综合勘探;要持续探索和重点攻关页岩油甜点区(段)识别和评价方法技术,解决选区评价面临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607.
滇西南澜沧县老厂浅水相“老厂组”时代之订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方宗杰  肖荫文 《地层学杂志》1999,23(4):248-256,T002
对澜沧县老厂水库东侧公路剖面开展系统的生物地层学研究,证实西盟至竹塘公路13~14km 区段属Eostaffella 带,12.5~13km 区段属Pseudostaffella 带。所谓的浅水相“老厂组”和冬瓜林火山岩的时代应修正为早石炭世德坞阶至晚石炭世滑石板阶,宜归入平掌组的范畴。确认老厂矿区存在有两套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背景的火山岩  相似文献   
608.
老挝国家地震监测台网(LEMN)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推进援外地震台网建设的又一重要工程,为了及时总结台网建设经验,从该台网的布局、组网、设备配备、台网链接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我国未来省域地震监测台网和新时代援外台网的建设积累详实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09.
摘要: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Landsat影像目视解译提取2000和2015年海上丝绸之路大陆岸线数据,从整体、洲际尺度、国家尺度、热点区域和港口城市5个空间尺度分析大陆岸线位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整体方面,2000-2015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岸线扩张和后退的比例(速度)分别约为8.21%(27 m·a-1)和6.42%(-22 m·a-1),陆地净增长954 km2,相当于整体向海扩张12 m;(2)洲际尺度,除南亚岸线后退比例高于扩张比例外,其他大洲岸线的扩张比例和强度均明显强于其后退的,其中,东南亚、西亚和南亚地区岸线扩张强度尤其剧烈,陆地增长显著;(3)国家层面,大陆岸线以扩张为主要特征;缅甸、越南、孟加拉国和阿联酋岸线扩张最为剧烈,陆地增长普遍超过100 km2;马来西亚、伊朗、沙特阿拉伯、印度和卡塔尔岸线扩张也比较显著,陆地增长面积在30~60 km2之间;波黑和斯洛文尼亚岸线保持稳定,巴基斯坦岸线后退尤为严重;(4)岸线扩张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莫塔马湾、恒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肯帕德湾和阿联酋东中岸段等区域,岸线后退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卡其沼泽地区;(5)迪拜、多哈、海防和阿巴斯等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岸线扩张趋势和强度都比较明显,陆地增长显著。本研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海岸带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10.
张量CSAMT有效观测区域模拟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标量CSAMT、垂直双偶极源CSAMT、三偶极源CSAMT等多分量响应式设计程序,通过数值模拟给出其十字型场源的X方向和Y方向电偶极子电磁场各分量的场值分布图,发现十字型观测区域中存在着分布零散且较广的弱区,有效观测区域较小,且对地形条件要求苛刻,不利于在山区等地形起伏复杂地区施工.在旋转三偶极装置的原理基础上提出了多偶极子源矢量合成测量方式,相比较十字型场源的施工方式而言,通过矢量合成多组的电偶极子,有利于实现全区无弱区观测,同时场源铺设简便对各种地形有着较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为张量可控源进一步的测量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